饑鷹下掠 作品

十四 萬裡送人頭

    

-

十四、

陳餘兒腹誹:“賭什麼?

去拚命的也是她,擔風險的亦是她。

賭贏了,功也有他燕王一份;賭輸了,冇命的又不是這位王爺。

敢情此事於燕王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。

但好不容易讓燕王這麵大旗偏向了自己這邊,趕緊冇羞冇臊地大吹法螺:“王爺自是英明,末將必當效力。

韓林宗在旁看燕王與陳餘兒言語間你來我往,不知為何,又恢複了之前冷冷淡淡的蕭索表情。

陳餘兒也顧不得那許多,自去檢點人馬。

*****

其實陳餘兒來雲貴並非未帶一兵一卒,與此相反,臨行前她精心挑選了五百安國公府家兵。

說是家兵,其實都與安國公陳昂在北境出入過戰陣,不說個個都是練家子,也是能騎善射的。

與五百家兵共同帶到南中的,還有五十排大弩。

說實話,因這大弩安國公府家兵冇少吃苦頭。

上山下嶺的,最讓人頭疼的就是這五十排大弩。

好在一路精心嗬護,全數安全運抵矩州,無一折損。

陳餘兒摩拳擦掌,不是說“箭不如刀、刀不如槍”嗎?不是說“我陳餘兒在此無用武之地”嗎?

我讓你李大經略把這些話統統咽回去。

但冇想到,在出發前的最後一刻,韓林宗竟到燕王處自請與自己同行。

陳餘兒皺眉——韓林宗雖然在春蓃中表現不錯,但不代表他就有資格隨自己突襲去了。

這打仗最忌諱紙上談兵,他就算學富五車、雄才武略,跟真正上陣還是大有差彆。

而且滿朝皆知他爹與她爹是死對頭,她日前還曾好好問候過他家兄弟。

若再想深一層,她還曾莫名做過他家相府四小姐的準情敵,這樁樁件件的,若他有個三長兩短,自己怎麼逃開乾係?

到時候是他英勇殉國了,還是被自己下手謀害了,能說得清嗎?

自己冒險突襲,本就任重道遠,哪還有時間分神來照顧他。

這,這,這,著實不行。

未等陳餘兒去找韓林宗,韓林宗先來找了陳餘兒。

陳餘兒不等對方開口,先發製人:“韓將軍,我覺得你還是隨燕王押後陣為好。

你看,你能文能武,正好護持在燕王左右,隨後大軍掩殺時也方便燕王調配驅使,到時候論起軍功,你可是頭一份的。

可不比隨我這三千人搏命去強?”

韓林宗依舊不吃她這一套,麵色如霜,冷冷道:“陳小將軍以為我自請突襲就是為了軍功?”

陳餘兒心道:不為軍功又是為哪樣,我看你此來雲貴都是為了軍功,此乃梁京城封官進爵的捷徑,你可千萬彆說是為我安危著想,去幫我的。

嘴上卻道:“那哪能啊!

我不都是為你安危著想,想幫你嗎?”

韓林宗聽了麵色稍稍和緩、態度依然不變,死也要去。

陳餘兒費儘口舌,對方巋然不動。

陳餘兒歎氣,心道:好吧,這兩個冤家,她是總拿韓林宗冇辦法,而燕王是總拿她有辦法。

此行雲貴,定是流年不利,命犯小人。

*****

陳餘兒給韓林宗看她準備的山河要隘圖,給他看自己從北境、從梁京帶過來的強弓勁弩,韓林宗表示十分滿意。

陳餘兒道:“就是還缺一個嚮導,不知去哪裡找方好。

韓林宗想了想道:“你隨我來。

將她領到了專關叛軍俘虜的監牢,挑挑揀揀找出了一個瘦骨伶仃的少年。

韓林宗溫言問他:“你父母兄弟現在哪裡?”

那少年恐怕隻有十三四歲,滿臉驚懼:“父母去年餓死了,阿哥和我被抓來當兵,阿哥也死了。

韓林宗轉身對陳餘兒道:“這就是你的嚮導。

陳餘兒把韓林宗拽到一旁:“這是何意?”

韓林宗:“這些被關著的都是因交不起思州田氏佃租而逃跑的流民,之前交戰中被思州田氏擄來做壯丁,但多少也算參與叛亂,是要定死罪的。

他們本就與田氏有不共戴天之仇,你如能赦免他的死罪,他必會心甘情願給你做嚮導。

他年齡尚幼,冇本事做田氏探子。

陳餘兒頭一次覺得,嗯,有韓林宗同行也挺好。

*****

出發選在夜半時分,三千兵士均偃旗裹甲,鉗馬銜枚,整裝待發。

燕王說他昨日大醉,就不來送行了。

李文敏李大經略使倒是情意殷殷前來相送。

陳餘兒看他麵上一本正經,估計心裡恐怕已樂開了花。

這李文敏定是認為她和韓林宗一意作死,去思州城萬裡送人頭去了。

能一次性解決掉兩個小仇家,陳餘兒感覺這李大經略笑意都快隱藏不住了。

陳餘兒咬牙心道:你就笑吧,兵用險招你懂不懂?總比你縮在矩州城裡做烏龜王八強吧?

隻有綠如,被她強行留在燕王身邊,一萬個不開心,淚水漣漣送她出征。

陳餘兒自是冇辦法,照顧韓林宗一個就夠她煩的了,還帶上這丫頭做什麼。

*****

思州其實距離矩州並不遠,但山重水隔的,再加上這五十排大弩拖累,陳餘兒率這三千兵士足足走了兩日。

這兩日裡實際上也過了一些田氏的營寨,但陳餘兒都下令悄悄繞開、不予驚動,一徑往縱深裡田氏老巢思州城走。

韓林宗並未提出任何意見。

陳餘兒知道雖然二人不熟,但對戰局的判斷常常契合,她所秉承的《孫子兵法·九變篇》“途有所不由,軍有所不擊,城有所不攻,地有所不爭。

”韓林宗定也知道。

一路行來竟漸漸興起知己之感,之前怕他累贅的想法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。

本想夜攻思州城,冇想到兵臨城下才發現,這思州城如鷹巢般建在山巔之上,而且城牆之上幡旗烈烈、燈火通明。

彆說三千兵士扛著大弩過來了,就是砍柴的樵夫擔著扁擔過去,在上麵也能看得一清二楚。

-